谁在伤害我们的 12-14 岁幼女?——关注幼女开苞现象背后的深思
近年来,一个令人痛心且触目惊心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12-14 岁幼女开苞事件屡屡发生。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个案,更是对社会道德底线、法治秩序以及无数家庭和孩子未来的严重冲击。究竟是谁在如此残忍地伤害我们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
这些幼女,正处于人生中最纯真、最懵懂的年纪,她们本该在父母的呵护、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却被卷入了这样黑暗且不堪的漩涡之中。家庭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幼女开苞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家庭由于父母离异、长期外出打工、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引导和保护。孩子在缺乏亲情温暖和正确价值观塑造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和误导。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瞅准了这些家庭的薄弱环节,利用幼女的无知和脆弱,进行诱骗、威胁,从而实施伤害行为。
学校教育在这其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学校普遍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对于学生的性教育往往不够重视或者流于形式。在性意识逐渐觉醒的青春期阶段,孩子们对于自身身体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学校如果不能及时开展科学、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就无法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得她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毫无招架之力。
社会层面的不良风气也对幼女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网络的普及使得各种不良信息泛滥,包括、暴力等内容极易接触到未成年人。一些未成年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自觉地陷入其中,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社会上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如的存在、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忽视等,也为幼女开苞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深刻反思,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孩子。家庭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和监护的责任,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爱,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学校要将性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开展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性教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那些伤害幼女的犯罪分子,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以起到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玫瑾. 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6).
[2] 王芳. 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 4(44): 344-345.
[3] 张婷.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及对策[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 28(07): 105-110.
[4] 陈宝生.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 人民教育, 2019(10): 1-1.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关于性教育的指导方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显示全部